生傳系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簡佑宏副教授蒞臨專題討論演講

文:彭賢恩、洪維君

圖:陳沛帆

 

生傳系於2015年10月23日,邀請到國立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副教授簡佑宏,分享福祉工適學。為大家介紹,人因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生活品質,能幫助人享受到福祉。人因科技為人性因素科技,在機器、系統、工具設計時,加入人的生理、心理行為、限制等特徵考量,就能大幅改善使用者舒適度與安全性。

 

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福祉設計

「幫嬰兒換尿布時,嬰兒應該橫躺還是直躺?」簡佑宏老師從簡單的問句道破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人因設計。嬰兒應直躺換尿布較順手,但捷運站、百貨公司等廁所內設置的臨時嬰兒換尿布檯,都是橫式為主,這些都是目的在提供便利性,但卻忽視人性因素的案例。魔鬼就出在細節中,提醒大家不能因為習慣就認為正確,若改變些小地方,就能夠讓人更方便、創造更多福祉。

 

除此之外,老師也舉了帕金森症專用餐具為例。帕金森氏症初期會有手部抖動情況,且症狀會隨之加劇,最後影響生活作息。而此一款式的餐具,則是將湯匙分成兩節,透過調和抖動,大幅減緩手抖對用餐的干擾,讓勺端食物不會因抖動而掉落,幫助帕金森氏症患者可以自理進食。此產品考量了帕金森患者的生理狀況,特別做設計,為考量了人性因素的科技設計。為更多人創造便利與幸福。

 

人體福祉工適如何設計?

人體福祉除了了解人的生理、心理狀況等使用狀況與限制。仍要了解生理的細節,才能避免產品設計不符合實際使用狀況。人在生理上,從視覺、認知到觸覺都會有很大的差異,以觸覺為例,不同部位的肌膚敏感度差異甚大,其中又以手指的中指指腹為最敏感的部位。生理上的小細節,會造成使用上的巨大差異,因此仍需要處處留心。

 

另外在在設計過程中,除了基本的換位思考,仍要考量到數據使用狀況,如何運用手邊資料,為另一大學問。有些可以參考平均狀況,有些則要考量最大值。以Apple耳機為例,Apple公司為了設計耳機,了解許多人的耳朵形狀,最後再考量平均狀況作為設計基礎。反觀,若為電梯的承載重量設計,則不能考量眾人的平均體重,必須以體重較高的族群標準為主。

 

「從生活中觀察,就能趨進幸福」老師送給班上的一句話,從生活到設計,每個層面無不是細節的堆疊,巧思的火花。簡老師讓我們深刻了解,生活中若加入更多心思,修補更多細節,就能為人帶來更多便利,累積更多幸福。

簡佑宏副教授(前排中)與師生合影

簡佑宏副教授(前排中)與師生合影